內容簡介
全民不是在健身的路上,就是在健身!
體重比重訓前還重,但體脂降了!體態更好。
對於處於「坐式生活」的現代人來說,重訓相當重要,且不分族群、性別都是可以重訓。
孕婦、肥胖族群在遵循原則下,重訓還可以維持耐力和心肺力。
銀髮族可以預防衰弱和肌少症。
重訓一點也不困難,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只要現在開始就能很厲害。
不一定要上健身房,新手在家也能做的自由訓練!隨時都能動起來!
不同場合如何訓練? 每個部位又該如何鍛鍊?
新手往往想要踏入時都會怯步,想要如何開始? 不用緊張就讓我們告訴你。
器械式訓練就是在健身房運動,自由訓練則是藉由啞鈴、壺鈴、槓鈴這些器具進行健身。
不論是在健身房、居家或是戶外,只要掌握了技巧都能輕鬆鍛鍊。
每個動作都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你知道了嗎?
體重比重訓前還重,但體脂降了!體態更好。
對於處於「坐式生活」的現代人來說,重訓相當重要,且不分族群、性別都是可以重訓。
孕婦、肥胖族群在遵循原則下,重訓還可以維持耐力和心肺力。
銀髮族可以預防衰弱和肌少症。
重訓一點也不困難,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只要現在開始就能很厲害。
不一定要上健身房,新手在家也能做的自由訓練!隨時都能動起來!
不同場合如何訓練? 每個部位又該如何鍛鍊?
新手往往想要踏入時都會怯步,想要如何開始? 不用緊張就讓我們告訴你。
器械式訓練就是在健身房運動,自由訓練則是藉由啞鈴、壺鈴、槓鈴這些器具進行健身。
不論是在健身房、居家或是戶外,只要掌握了技巧都能輕鬆鍛鍊。
每個動作都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你知道了嗎?
章節目錄
009 編者的話/林慧淳
運動科學是新健康學
010 本期受訪醫生、學者、專家
謝謝你們為傳播正確的健康知識而努力
011 本月一個好改變/葉懿德
每天1杯黑咖啡,預防心衰竭
012 KB健康相談室/康健知識庫
腰痛不一定是腎出問題
可能是這6種病
013 本月就一招/甘思元
蹲姿練習|
瘦小腹、練翹臀,別讓膝蓋搶功
014 口袋熊醫師/編輯部整理
7種早餐選擇,讓你瘦更快
015 數字看健康/陳俊辰
全台約200萬人有「膽結石」
40歲以後女性更要小心
016 及時掌握長輩、幼兒健康
智慧衣變照護幫手
不必貼身就能測心跳、呼吸
文/羅真
020 我不是在健身,就是在去健身的路上
全民瘋重訓
文/葉懿德 攝影/陳弘璋
026 重訓前先懂2件事,居家 ╳ 公園 ╳ 健身房隨時都能做
16招必練動作
重點肌力全到位
文/葉懿德 攝影/陳弘璋
038 靠肌力訓練,克服原發性顫抖症
66歲阿公從零開始重訓2年
無法夾菜、倒水到比賽奪金牌
文/葉懿德 攝影/陳弘璋
044 把練習融入生活,在家也能輕鬆做
58歲靠重訓維持少女身材
半年練出翹臀、馬甲線
文/葉懿德 攝影/陳弘璋
050 《康健》2021信賴品牌大調查
後疫情時代
消費取向4大趨勢
掌握品牌永續發展決戰力
文/林慧淳
060 如何吃才能不超標?
沒想到這些食物都含高鈉鹽
吃多恐讓高血壓惡化
文/梁元齡編譯
064 廚房通信/番紅花
春日「珠蔥」 大人味的細緻鮮甜
066 真原醫/楊定一
調整呼吸 帶來全身心淨化
068 笑看雲起時/樂軍
黑色幽默的晚年
070 50後不勉強/余宜芳
婚姻「精神死亡」 不如追求中年自由?
072 快樂書房/陳鳳馨
別讓「小確幸」 成為逃避的避風港
074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
現在是醫學最好的年代
最有大突破的可能
文/邱淑宜採訪整理 攝影/陳德信
078 同性婚姻、不孕者求子路迢迢
代理孕母可能開放嗎?
文/鄧桂芬 攝影/陳德信
082 黃筑?癒後開發App助人
我從憂鬱地獄回來了
不想再有人到那裡去
文/邱淑宜 攝影/陳德信
086 新書搶先讀《親愛的,你不孤單》
寫給親愛的你:
憂鬱也沒關係!
文/陳美宮整理
090 逆齡時代/劉秀枝
吃甜點真有另一個胃?
092 對證調養/楊世敏
癌細胞的形成 比你想像中得早
096 破除中醫藥迷思/孫茂峰
愈久、愈黑 拔罐愈有效?
102 52歲聲樂家傅上珍成三鐵愛好者
歷經意外
痛失摯愛、好友猝逝
靠運動走出憂鬱低谷
文/吳孟瑤
106 每週工作逾100小時,為了美食才運動
馬斯克運動也要「高效率」
有氧+無氧每週只動2天
文/周玉文編譯
108 大人退休準備學院
本月精采課程
112 昨日的舊物,明日的風景
老靈魂新日常
文/張雨亭 攝影/陳德信
114 70年萬秀洗衣店打造循環平台
阿公阿嬤穿出新潮味
喚醒被遺忘的百萬件衣物
文/張雨亭 攝影/陳德信
118 鶯歌老陶瓷廠第4代找回消逝的台味
復刻阿公的丹青碗
要讓台製餐具重返餐桌
文/張雨亭 攝影/陳德信
122 建築師濃縮城市風景
廢棄帆布變潮包
把台灣街頭日常背上身
文/張雨亭 攝影/陳德信
126 全台最狂宮廟小編
用網路語言翻轉宮廟文化
民間信仰更接地氣
文/張雨亭 攝影/陳弘璋
運動科學是新健康學
010 本期受訪醫生、學者、專家
謝謝你們為傳播正確的健康知識而努力
011 本月一個好改變/葉懿德
每天1杯黑咖啡,預防心衰竭
012 KB健康相談室/康健知識庫
腰痛不一定是腎出問題
可能是這6種病
013 本月就一招/甘思元
蹲姿練習|
瘦小腹、練翹臀,別讓膝蓋搶功
014 口袋熊醫師/編輯部整理
7種早餐選擇,讓你瘦更快
015 數字看健康/陳俊辰
全台約200萬人有「膽結石」
40歲以後女性更要小心
016 及時掌握長輩、幼兒健康
智慧衣變照護幫手
不必貼身就能測心跳、呼吸
文/羅真
020 我不是在健身,就是在去健身的路上
全民瘋重訓
文/葉懿德 攝影/陳弘璋
026 重訓前先懂2件事,居家 ╳ 公園 ╳ 健身房隨時都能做
16招必練動作
重點肌力全到位
文/葉懿德 攝影/陳弘璋
038 靠肌力訓練,克服原發性顫抖症
66歲阿公從零開始重訓2年
無法夾菜、倒水到比賽奪金牌
文/葉懿德 攝影/陳弘璋
044 把練習融入生活,在家也能輕鬆做
58歲靠重訓維持少女身材
半年練出翹臀、馬甲線
文/葉懿德 攝影/陳弘璋
050 《康健》2021信賴品牌大調查
後疫情時代
消費取向4大趨勢
掌握品牌永續發展決戰力
文/林慧淳
060 如何吃才能不超標?
沒想到這些食物都含高鈉鹽
吃多恐讓高血壓惡化
文/梁元齡編譯
064 廚房通信/番紅花
春日「珠蔥」 大人味的細緻鮮甜
066 真原醫/楊定一
調整呼吸 帶來全身心淨化
068 笑看雲起時/樂軍
黑色幽默的晚年
070 50後不勉強/余宜芳
婚姻「精神死亡」 不如追求中年自由?
072 快樂書房/陳鳳馨
別讓「小確幸」 成為逃避的避風港
074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
現在是醫學最好的年代
最有大突破的可能
文/邱淑宜採訪整理 攝影/陳德信
078 同性婚姻、不孕者求子路迢迢
代理孕母可能開放嗎?
文/鄧桂芬 攝影/陳德信
082 黃筑?癒後開發App助人
我從憂鬱地獄回來了
不想再有人到那裡去
文/邱淑宜 攝影/陳德信
086 新書搶先讀《親愛的,你不孤單》
寫給親愛的你:
憂鬱也沒關係!
文/陳美宮整理
090 逆齡時代/劉秀枝
吃甜點真有另一個胃?
092 對證調養/楊世敏
癌細胞的形成 比你想像中得早
096 破除中醫藥迷思/孫茂峰
愈久、愈黑 拔罐愈有效?
102 52歲聲樂家傅上珍成三鐵愛好者
歷經意外
痛失摯愛、好友猝逝
靠運動走出憂鬱低谷
文/吳孟瑤
106 每週工作逾100小時,為了美食才運動
馬斯克運動也要「高效率」
有氧+無氧每週只動2天
文/周玉文編譯
108 大人退休準備學院
本月精采課程
112 昨日的舊物,明日的風景
老靈魂新日常
文/張雨亭 攝影/陳德信
114 70年萬秀洗衣店打造循環平台
阿公阿嬤穿出新潮味
喚醒被遺忘的百萬件衣物
文/張雨亭 攝影/陳德信
118 鶯歌老陶瓷廠第4代找回消逝的台味
復刻阿公的丹青碗
要讓台製餐具重返餐桌
文/張雨亭 攝影/陳德信
122 建築師濃縮城市風景
廢棄帆布變潮包
把台灣街頭日常背上身
文/張雨亭 攝影/陳德信
126 全台最狂宮廟小編
用網路語言翻轉宮廟文化
民間信仰更接地氣
文/張雨亭 攝影/陳弘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