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臺灣,20~29歲的年輕世代只有2%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在香港,34歲以下的青年只有4.3%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余英時 揮毫題辭
◎沈旭暉、張鐵志 專文推薦
當年漢唐盛世,萬邦來朝,如今中國崛起,真是盛世再臨?
但為何卻有愈來愈多臺灣人和香港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在英國統治的一百五十年期間,香港從未發生獨立運動,為什麼在回歸二十年後爆發香港史上規模最大的反政府運動,甚至喊出「Hong Kong is not China」?
對於臺港兩地的年輕世代來說,崛起後的中國究竟意謂著什麼?
中國一方面繼續拒絕發展民主政治,一方面透過強大的經濟力量與政治力量,干預臺灣和香港的政治運作、企圖改變兩地社會的核心價值。這使香港出現明顯的大陸化趨勢,也加深了臺灣社會的重重危機感,更讓兩地年輕人在各自的社會運動中逐漸形成共鳴。
「誰是中國人?」--臺灣人和香港人的自我認同與所思所想,「中國人」真的了解嗎?
祖國?天然獨?2047香港自決?跳脫單一角度,全方位兩岸三地最新觀察。
在香港,34歲以下的青年只有4.3%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余英時 揮毫題辭
◎沈旭暉、張鐵志 專文推薦
當年漢唐盛世,萬邦來朝,如今中國崛起,真是盛世再臨?
但為何卻有愈來愈多臺灣人和香港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在英國統治的一百五十年期間,香港從未發生獨立運動,為什麼在回歸二十年後爆發香港史上規模最大的反政府運動,甚至喊出「Hong Kong is not China」?
對於臺港兩地的年輕世代來說,崛起後的中國究竟意謂著什麼?
中國一方面繼續拒絕發展民主政治,一方面透過強大的經濟力量與政治力量,干預臺灣和香港的政治運作、企圖改變兩地社會的核心價值。這使香港出現明顯的大陸化趨勢,也加深了臺灣社會的重重危機感,更讓兩地年輕人在各自的社會運動中逐漸形成共鳴。
「誰是中國人?」--臺灣人和香港人的自我認同與所思所想,「中國人」真的了解嗎?
祖國?天然獨?2047香港自決?跳脫單一角度,全方位兩岸三地最新觀察。
章節目錄
自序
第一部 臺灣:「告別中國」的歷史拐點
為何蔡英文時代的兩岸關係不會「地動山搖」
「國家論述」――國民黨東山再起的關鍵
論說馬英九時代與兩岸關係
馬英九、釣魚臺、太陽花
選擇性記憶/失憶交錯下的臺灣史觀
「中國崛起」下臺灣社會的認同變遷
當臺灣邦交國歸零,兩岸統一就近了?
第二部 香港:「後雨傘時代」的「去邊陲化」現象
「香港共同體」的形塑
「香港人」――新生身份認同的試練
從回歸二十年看香港政治的威權主義化
香港「普選」啟示錄
香港的「沉淪」與北京的權力思維
沖繩與香港的「後回歸」症候群
第三部 中國崛起下「太陽花」與「雨傘」的邂逅
「天然獨」已從臺灣蔓延到香港?
崛起中的中國為何得不到臺港年輕人的信任?
太陽花學運的「中國因素」
臺港社會弔詭的「祖國」語境
附錄:中港臺的身份認同與普世關懷
第一部 臺灣:「告別中國」的歷史拐點
為何蔡英文時代的兩岸關係不會「地動山搖」
「國家論述」――國民黨東山再起的關鍵
論說馬英九時代與兩岸關係
馬英九、釣魚臺、太陽花
選擇性記憶/失憶交錯下的臺灣史觀
「中國崛起」下臺灣社會的認同變遷
當臺灣邦交國歸零,兩岸統一就近了?
第二部 香港:「後雨傘時代」的「去邊陲化」現象
「香港共同體」的形塑
「香港人」――新生身份認同的試練
從回歸二十年看香港政治的威權主義化
香港「普選」啟示錄
香港的「沉淪」與北京的權力思維
沖繩與香港的「後回歸」症候群
第三部 中國崛起下「太陽花」與「雨傘」的邂逅
「天然獨」已從臺灣蔓延到香港?
崛起中的中國為何得不到臺港年輕人的信任?
太陽花學運的「中國因素」
臺港社會弔詭的「祖國」語境
附錄:中港臺的身份認同與普世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