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瀏覽限制級內容
請確認您已年滿18歲,才能瀏覽此頁內容
是,我已年滿18歲
返回

【書評】棋士與AI - AlphaGo開啓的未來

今年 Google 在 IO 大會發表了 AI 助理 Duplex,演示的過程令觀眾們驚呼不已,它能以與真人無異的談吐,打電話預約餐廳,真實程度幾乎無可挑剔。近年人工智慧的發展有許多重大突破,可以想見不遠的未來會有更多的應用如雨後春筍般推出。即使說智慧科技無孔不入滲透每個人的生活也不為過,了解 AI 已經成為下一世代必要的功課了。

在五花八門的新聞背後,您可能會好奇這一切是如何開始的?記得二零一七年五月,人工智慧 AlphaGo 以全勝之姿擊敗世界排名第一的棋士柯潔,創下AI 技術耀眼的里程碑,不單是電腦棋力正式全面超越人類,也表示一直以來的演算技術瓶頸獲得突破,若想要更詳細了解這個事件,不妨抽空翻翻《棋士與AI》這本書。

馬上看《棋士與AI ── AlphaGo開啓的未來》>>

書籍作者王銘琬是台南出身的旅日棋士,具有極為亮眼的賽事成績,同時也是圍棋軟體的開發人員,在兩個領域都能提供專業精闢的講解,本書深入淺出地為讀者介紹 AlphaGo,以及全球各界關於 AI 發展的討論,以下小小劇透幾個,關於 AlphaGo 您該知道的事:

1. AlphaGo 不是用來下圍棋的?

什麼!那棋王不是敗得很冤?正確來說是 AlphaGo 的功能不限於圍棋,雖然與柯潔、李世乭還有網路上許許多多棋士對戰的 AlphaGo 的確只能下棋,但它所使用的「深度學習」算法,讓它只要經過不同的訓練就能成為具備不同功能的 AI。當然,現階段一個 AI 還是只有一種專責領域的能力,有專責下棋的 AlphaGo 或專責電力管理的 AlphaGo,但可以邊下棋邊管理電力的跨領域 AlphaGo 還不存在。

2. 為什麼下圍棋?

既然 AlphaGo 這麼厲害,為什麼選擇用圍棋登上國際舞台呢?主要是因為「深度學習」的特性,它不需要經過人類「預研究」、「預處理」各種定理或算法,只要提供AlphaGo資料,就會自行分析。而圍棋這種規則單純,變化浩瀚的遊戲,最適合用來測試這種能力, 二零一七年打敗世界棋王的AlphaGo 藉著分析過往人類的棋譜來訓練,新版的 AlphaGo Zero 則只需要輸入圍棋基本規則,就能自我學習到比前代更強的程度。

3. AlphaGo 讓圍棋競技失去意義?

這個念頭應該或多或少閃過每個看到新聞的人心底,不過如同汽車機車沒有讓短跑或馬拉松消失,作者認為 AlphaGo 反而能成為人類的老師,開拓更多以往未見的圍棋風景,他也提到跟 AI 學習前應該先理解 AI 思維模式,單單模仿下在那裡是不夠的,作者透過分析 AlphaGo 的棋譜講解人機差異,比起圍棋理論,更偏向闡明人類下棋的慣性與電腦為何時常下出人手罕見的步數,即使不具備圍棋知識也能輕鬆理解。

若您對於圍棋稍有涉獵,或許有辦法分析出 AlphaGo 某一手在整局賽局的戰略意義,但可能無法想通為何它在那時那刻選擇下那一步棋,《棋士與AI》提供一個不一樣的切入觀點;若您對 AI 感興趣,本書也提供一個絕佳的起點,讓您透過人工智慧時代的起點──圍棋來入門這個領域。雖然書裡面的圍棋盤面圖不易閱讀,偶爾會打斷閱讀步調,然而停下來仔細研究也未嘗不是件好事。總之這本書的內容不失精彩,作為科普讀物,十分值得一讀。

在機器系統都強調深度學習的新世代,我們唯有不斷投資自己,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馬上看《棋士與AI ── AlphaGo開啓的未來》>>

作者介紹:王銘琬

1961年11月22日生,四歲開始學圍棋,1975年11月赴日。1977年入段。1979年獲第3期留園杯冠軍。1980年、1981年獲棋聖戰三段戰冠軍。1984年獲「新人獎」,1985年獲殊勛獎。共4次入圍名人戰循環圈。1986年獲棋聖戰六段戰冠軍。1987年獲棋聖戰七段戰冠軍。1989年、1991年獲俊英戰桂冠。1991年獲棋聖戰八段戰冠軍。1992年九段。2000年在第55期本因坊戰中以4:2勝趙善津奪得本因坊位。2001年在第56期本因坊戰中以4:3勝張栩衛冕本因坊。2002年贏得日經舉辦王座至高榮譽。

書評介紹人:楊沐恩

楊沐恩,軟體工程師兼業餘作家,著作有《帶著勇敢去旅行,29位旅人真實出走的故事》(與樂寫第三屆學員合著),學生時代因推薦太多書本給學校圖書館被發信制止,手不離書,書不離手是他的最佳寫照,目前經營個人創作粉絲團:「三更有夢沐當枕

樂寫官網:https://cowrite30.com/

完整內容請看《棋士與AI ── AlphaGo開啓的未來》>>

AlphaGo 的登場, 
迫使我們必須重新思考、認識整個世界; 
棋士與AI、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重新對話與邂逅, 
讓我們從理解AlphaGo 來開始吧!